在丽水城区的刘祠堂背,有一座中西合璧二进合院式建筑。这就是抗战时期丽水著名的黄景之律师事务所。
黄景之,又名黄希宪,出生于1886年,是丽水碧湖吴山坳村人。少年时的黄景之目睹旧社会的不公与黑暗,从小就立下为天下不平之事打抱不平的志向,其启蒙老师高鹏勉励他要追求进步,希望他将来能学习法律,以宪政改变中国社会,因而为少年黄景之取学名“希宪”。后来,黄景之考入浙江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法律。毕业后回乡,凭借扎实的法律知识和律师业务水平,很快成为浙西南一带著名的律师。
1938年7月,黄景之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出任丽水县委抗敌后援会副主任。1939年,省委机关迁到丽水后,黄景之律师事务所就成为省委机关的主要活动中心和联系站,省委的一些重要会议也会在这里召开。黄景之积极引领全家人协助党的工作。为了组织和同志们的安全,黄景之与夫人冒着风险掩护党组织活动。女儿也跟随父亲参与共产党的地下活动,年纪虽小勇气可嘉,竟独自摸黑将一部油印机送到省委书记刘英的住处。
1940年5月,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黄景之不幸被国民党特务暗害,时年54周岁。
纵观“红色律师”黄景之的一生,他从最初的一个希望以宪政救国,以法律主持正义的进步知识分子,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和党的教育,成长为一名忧国忧民,追求民族解放的共产主义战士,并为了这一信仰,放弃优越的平稳生活,不顾个人安危,积极为党工作,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他身上体现了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
作为今天的共产党人,我们无疑是幸运的,不用经历前辈们有过的艰辛,但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了我们新的历史使命,那就是传承浙西南革命精神,立足自身,立足岗位,既要以习总书记丽水之赞为思想指引,践行丽水之干,也要正视丽水在浙江整体发展中仍处于发展水平不高的现实,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
新时代要求基层司法行政人必须政治过硬。政治过硬,就是要始终做到坚定政治信仰、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增强做好新时代司法行政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新时代要求基层司法行政人必须本领高强。本领高强,就是专业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能够胜任党和人民交给的重大任务,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强优势、补弱项,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同时要着眼创新,加强信息化建设,把懂网、用网作为司法干警的必修课,不断提高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推动“互联网+司法行政”深度融合。
新时代要求基层司法行政人必须工作扎实。习总书记说:“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基层司法行政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做到政治上“接天线”、能力上“标高线”、纪律上“远红线”、工作中“连地线”,努力建立一支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司法行政队伍,实现新发展,展现新作为。
我们有巧解千千结的85后“小娘舅”,他用扎根基层的定力、服务群众的初心、调处纠纷的技巧,诠释了基层青年干部的青春使命、责任和担当。去年他以一名基层人民调解员的身份被抽调至岩泉街道城中村改造指挥部,他毫不畏难,敢于担当,始终拼搏在工作一线,做到真诚服务每一位当事人,公正处理每一起纠纷。他参与的调解纠纷达252件,调解成功率为98.8﹪,被大家热情地称为调解工作的“小娘舅”。我们有铁面无私的社区矫正战线“中流砥柱”,他敢想敢干,任劳任怨,积极探索一条符合莲都区情的社区矫正工作之路。他坚持“人防与技防并重”,开启“人脸+指纹”识别报到模式、全面推广手机定位系统,创新构建社区矫正多媒体学习教育平台,完善社区矫正“一中心三平台”建设,着力破除社区矫正发展障碍。我们有情系儿童、开拓创新,走出莲都普法特色宣教之路的法治宣传“排头兵”,“努力把专业术语转化为群众用语”是她做法治宣传工作一直秉持的精神和原则,把普法宣传工作做的生动有趣,让普法实效落实到千家万户。她曾被评为莲都区“十佳最美政法干警”,她是“女童保护”浙江站的发起人之一,她是莲都区“七五”普法讲师团成员,她的足迹遍布莲都区各个中小学,孩子们都爱听她上的法治课。年轻一代的司法行政人还有他,有她,有他们!
最后,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作为我今天的结束语,让我们内在有激情,外在保持从容不迫,不忘初心,不负青春,用热忱担起肩上的责任,做无愧于新时代的司法行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