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举行的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丽水专场上,市委书记胡海峰讲述了六个丽水精彩故事,充分展示了我市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成就、撤地设市20周年来“秀山丽水自图强”的辉煌业绩。
“一方江南秘境的自觉坚守”“一家跨国企业的战略选择”“一个深山村庄的精彩蝶变”“一个红酒中心的无中生有”“一台乡村春晚的文化浓情”……六个故事看起来很小,折射的却是我市在生态优美、发展提速、改革图强、开放赋能、精神富足、成果共享等方面的大作为。
六个故事,反映了我市创新运用三把“金钥匙”的积极探索。长期以来,生产力布局“散”、创新不足、内生动力不强制约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初,我市“两山”发展大会提出,要突出创新运用好跨山统筹、问海借力、创新引领三把“金钥匙”。此后,我市迅速树立一体化、协同化、差异化思维,构建“一带三区”发展新格局;紧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特别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历史性机遇,架设起山海协作、向海发展的通道,打造多层次、多领域的高等级合作平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组织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通过创新运用三把“金钥匙”,我市打开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新通道,走出了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六个故事,展示了我市加快推进“红绿”融合的生动实践。在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市以“红绿”托起了“金山银山”。在全国首创编制《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规划》,出台《浙西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行动计划》《丽水市红色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比如,松阳陈家铺村,通过转变思路、创新方法,充分利用独特优势,引来了精彩蝶变。许多村子与陈家铺村一样,利用独特优势,通过“红绿”融合,走上了乡村振兴道路,遂昌县王村口红色古镇,如今红色旅游风生水起,去年旅游综合收入8000余万元,云和小顺在2015年之前,村里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而去年依托红色旅游,收入达到38万元。
六个故事,彰显了我市全面厉行“丽水之干”的责任担当。2018年8月,市委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号召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发出了实干最强音。在“丽水之干”的感召下,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不惧困难,实干至上,干成了一件又一件的大事。通过干,全市农民收入增幅全省“十一连冠”,成功摘帽“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现象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双清零”;通过干,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7年全省第一,“生态优美”金质名片更加靓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通过干,发展不断提速,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青睐丽水、相中丽水、结缘丽水;通过干,丽水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这六个故事,只是我市群众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处州大地上演。新征程已来,我们要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书写更精彩的丽水故事。